
我县利用好红色资源,讲好学好“一张借据”红色故事,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经典中汲取智慧、增强动力,在为民办实事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。
1934年,中央苏区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。当年11月初,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县延寿乡,在官亨村安营扎寨。当村民胡四德看到红军尽管严重缺粮,但纪律严明,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不犯,就组织族人筹集了粮食、生猪和鸡,交给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。
在红军部队离开时,叶祖令对胡四德说,因红军筹款困难,一时拿不出钱来,便写下一张借据,并告诉他,“将来全国会解放,到时候拿上它可以找当地政府兑换”。胡四德将该借据珍藏在灶台的壁龛上,直到去世也没有提及此事。
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党支部书记 胡炳灯1996年,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在砌灶台的时候,就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铁盒,他打开一看,是一张红军借据。借据上面写着“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,牲猪叁头伍佰零叁斤,鸡壹拾贰只肆拾贰斤。具借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。一九三四年冬。”汝城县人民政府核实了这张借据的真实性,在1997年5月17日到我们这个胡氏宗祠兑现了这张借据。当时兑现了这张借据,他就捐了一万块钱给了我们官亨小学。
“一张借据”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,兑现借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。当前,我县紧盯群众所盼、发展所需、问题所在,加快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,在为民办实事中见行动,见实效。这两天,延寿瑶族乡的党员干部正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行指导建设。村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,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的一个缩影,它将解决官亨村、寿水村1500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,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。
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寿水瑶族村村民 李会平 污水处理,包括路道修通以后,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,很大的改善。经过党员带头搞卫生和其他的,现在到处都很干净,农民的素质也提高了。
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我县相关部门组建党员服务小分队,到重点农业产业企业、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。还采取送医药健康下乡、送就业岗位下乡等“八大行动”,把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220多个。群团组织挖掘自身资源,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多次,直接服务群众1.1万人次。
汝城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汝城县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何浩光 我们讲好学好“一张借据”红色故事,结合汝城的红色历史,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多种实践载体相结合、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、与助推发展相结合,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。下一步,我们还要继续从红色故事、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,创新传播方式,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,营造人人学党史、行动有实效的浓厚氛围。
责编:何慧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